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再次建议推进红薯产业集群建设

最新信息

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再次建议推进红薯产业集群建设
2023-03-07 17:01:00
本报记者蒋政郑州报道
  “红薯浑身都是宝。鲜红薯是口粮;加工成淀粉,是商品;淀粉做成粉丝、粉条、酸辣粉,价值更高。如果能把红薯产业升级扩容增量,形成全国性的现代化红薯产业集群,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叠加效应,将是成千上万亿元的产业价值。”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围绕乡村振兴,聚焦产业发展,再次提交关于建设红薯产业集群的建议。
  他表示,发展红薯产业集群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食品需求,有利于带动偏远地区农民持续增收,扩大农村就业,让农民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红薯产业挖潜空间巨大
  红薯是我国主要杂粮作物之一,有着较长的栽种历史。全国红薯种植面积保持在62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分别占全球的70%和80%。目前,我国红薯生产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最大的红薯产地就在河南省。
  裴春亮关注红薯产业由来已久。根据他的调研,红薯浑身都是宝。鲜红薯是口粮;加工成淀粉,是商品;淀粉做成粉丝、粉条、粉皮,是商品;红薯粉条加工成酸辣粉,产品溢价能力更高。
  裴春亮调研了解到,在红薯主产区,每亩产量一般5000斤到6500斤左右,按照最低5000斤鲜红薯测算,应季红薯售价一斤卖5毛钱,一亩能卖2500元,刨去700元成本,每亩纯收入1800元。错季销售一斤1块钱,每亩能卖5000元,刨去成本净收入4300元,比小麦、玉米等主粮的产出效益高出近1倍。如果把鲜红薯制成淀粉,然后做成粉条,再深加工成酸辣粉等食品,增值幅度可达十几倍。
  他举例道,河南省辉县市一家红薯酸辣粉生产企业在2022年生产酸辣粉实现产值3.5亿元。现在该企业每天生产24万箱、144万桶酸辣粉,需要消耗红薯粉条43万斤、花椒1.4万斤、辣椒2万斤、大豆油2万斤、葱5000斤、姜6000斤、蒜1.2万斤等,直接用工1000多人,更带动用工上万人。
  裴春亮认为,发展红薯产业集群有三大优势:
  一是红薯产业链条长,且增值潜力大,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食品需求,小作物已经发展成大产业。
  二是发展红薯产业有利于带动偏远地区农民持续增收,扩大农村就业,让农民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三是红薯产业发展迅猛,河南西北地区红薯种植规模大、品质优,交通便利,具有比较优势,更有利于把红薯产业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我在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已经提交过《关于建设河南红薯产业集群的建议》。今年再次围绕红薯产业发展提交该建议。”裴春亮表示。
  建设红薯产业集群
  据了解,裴春亮所在的裴寨村,整合2000亩地,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以红薯科研、种植、深加工和电商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企业入驻产业园后,单红薯酸辣粉这一项产能,将增加到每天100万桶,一年可以生产3亿桶以上。全部企业投产以后,年产值可达到10亿元,能解决2000多人的直接就业。
  裴春亮认为,如果能把红薯产业升级扩容增量,形成全国性的现代化红薯产业集群,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叠加效应,将是成千上万亿元的产业价值。
  他建议,首先要加大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一个国家级的薯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07年,科技部批复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建设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此建成国内最大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和种薯繁育基地。同时,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包括红薯在内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按产业类别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其中,河南3家单位被设立为综合试验站,成为河南省红薯产业发展的重要科研支撑。
  裴春亮表示,建设上述研发中心,立足红薯主产区,依托科研院所,结合龙头企业,从育种技术、加工工程技术和薯类培训推广三方面入手,形成红薯育、繁、加工和推广技术体系,促进红薯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补链强链,在红薯产地尽快建设规模化红薯淀粉精深加工生产线。
  裴春亮认为,红薯淀粉提取同时还可以从薯渣中提取膳食纤维、从废水中提取蛋白粉等,其产值高出淀粉10倍以上。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尽快建设日产1000吨以上的淀粉生产线,发展精深加工,促进红薯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
  另外,创新金融支持,建立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裴春亮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对接红薯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红薯产业集聚。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创新,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政策协同作用,围绕红薯全产业链,探索农村产业多类型融资模式。
  记者注意到,《河南省酸辣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已经出台。该计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河南酸辣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总体产业产值达300亿元。这或将对当地的红薯产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再次建议推进红薯产业集群建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